寵物“實際利用價值”遠高于“精神作用”
所以,在中國傳統養寵文化里
人們的養寵理念與西方有著較大的差距
直到20世紀以來
隨著西方文化思想不斷引進
國人對養寵的觀念才從實用主義
上升為文化心理訴求
民族性決定養寵文化這一上層建筑:不同國家的人,文化觀念不同,對寵物的態度不同,養寵方式也大不同。
研究表明,寵物跟主人長相相似有科學依據。同理,主人的文化背景也決定了寵物的生活環境。
通過對比不同國家主人的“養寵”習慣
再返回到文化背景下尋找依據
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
美國人——富貴即為幸福,“狗”生就是享樂
日本人——小心謹慎 衛生細致
漫步東京大街小巷,經常會碰到不少日本人牽著自己心愛的寵物在散步。稍加注意就會發現,多數遛狗者并非兩手空空,而是隨身攜帶著諸如塑料袋等物,以便隨時清理寵物的排泄物。
日本人在細心養寵物同時,并未忘記在經濟方面精打細算。
近些年,日本流行給寵物買保險,保險公司為寵物主人們提供非常細致周到的服務,負責向寵物醫院提供電腦顧客管理系統,客戶只要查詢電腦,診療內容、檢查項目、費用標準及有關數據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日本早在1973年就就制定了動物保護法,2000年又對該法進行了修改。法律規定,人們要愛護動物,借以陶冶“尊重生命、熱愛和平”的情操;此外還規定,應把寵物視為家庭的一員,主人不得隨意將寵物遺棄,否則將被追究責任。
法國人——浪漫自由,寵物也擁有生活儀式感
法國狗死后也不會被遺忘。法國有四處比較著名的狗公墓,這里面安息著法國人的至愛。墓碑用各種石料精雕細琢而成,碑文體現了法國人的深情和浪漫。法國主人常去祭掃獻花,表達對逝去寵物的無限哀思。
德國人——彬彬有禮,嚴格要求講原則
德國人養狗很講原則,講究尊卑有序,既不視狗為畜生,也不會對狗溺愛無度。在德國,很少見到有主人被狗拉著到處亂跑的情景,這得益于針對狗的專門訓導。如果狗對著路人狂吠,會被看作是狗主人的教育出了問題,這是非常丟面子的事情。
寵物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待遇,寵物文化和一個國家(或者一個民族)的養寵理念與經濟水平有著密切關系。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寵物也逐漸走入家庭,在家中的地位逐步提高。寵物消費近幾年持續呈現增長趨勢,可見中國的寵物市場前景非常廣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