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真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性傳染,可通過的臥息地污染物及污染的梳子、刷子、鋪墊物等媒介傳染。 體弱貓比體質強壯的貓更易感。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一般氣候炎熱、潮濕季節發病率高。患真菌病后治愈的貓,對同種真菌再感染有抵抗力,抵抗力幾個月至1年后消失。該真菌是一種人獸共患的皮膚病,對兒童及婦女更易感染,成年男性抵抗力較強。
癥狀
患貓皮膚感染真菌后,多發于頭部耳朵、四肢趾爪和軀干等部位。患處的皮膚脫毛,出現環形的鱗屑斑,殘留有被破壞的毛根,有時患部完全脫毛。嚴重時,皮膚大面積脫毛,形成紅斑或痂皮。當癬斑中間開始生毛時,其周圍的脫毛現象仍在繼續。患部搔癢,個別貓如抓撓繼發細菌感染時,滲出嚴重,可見皮膚患處紅腫糜爛,重者可化膿。皮膚真菌病的發展,一般由中間向四周環行擴散,若不及時治療,轉為慢性病程較長。
原文出處:http://www.taiph.cnhttp://www.taiph.cn/cwbk/chongwujiankang/2015/1122/3713.html